最新推荐
大自在顶话禅修
2015-05-08 10-19-11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吉彦 摄影:高山钟声、吉虹 点击:次
当年,释迦牟尼在山林中趺坐四十九天,豁然开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从此山林便和佛陀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此刻,座落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莲花山的正觉寺也正要开启一段山林禅修之旅。
话说2015年5月3日早上9点,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博山正觉寺出发了,队伍拉得很长,走在前面的佛商班学员已隐入山林,后面的学员才刚刚走出寺院。但见红瓦黄墙,绿树荫荫,芳草萋萋。行禅是要求止语的,所以大家一路寂然无声。
图1 出发了
沿山路蜿蜒而上,原本喧闹的心渐渐地清净下来。此刻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串串槐花蕊映衬在绿叶中间,白花花一片,空气中氤氲着槐花清甜的芬芳,便想起“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的诗句。阳光从空中斜斜的洒落下来,许多不知名的鸟儿一直在开心的叽叽喳喳叫着,此起彼伏,你一声我一声,仿佛在对歌,又仿佛在演奏一首有关大自然的山林交响曲,脚步便愈发轻盈起来。不知不觉间,学员们来到了禅修地。
这里相对平整,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落叶,踩上去软软的,间或有枯枝的断裂声。学员八人一组,围坐成一个圈,妙旨法师讲过注意事项后,便进入静心耳根禅的环节。一时间,风声、鸟声、呼吸声,声声入耳;佛事、禅事、生死事、事事随缘。一切都静下来了,只有调皮的风儿在树叶间穿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这其间有一只鸟儿柔柔的呢喃着,想必是刚出生不久,叫声让我联想到婴儿的初啼,正想过会儿循声去看,叫声忽然停下来了,想必是鸟儿的妈妈回来了吧。期间偶尔传来某位师兄的轻咳,竟觉比平日动听的多,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想来就是此刻的情境吧。《大学》里面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想必此刻花开的声音也是应该能听到的吧。
图2 倾听
十多分种后,耳根禅结束,学员们便纷纷发言展开讨论,正思惟组的吉平师兄分享说感觉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了,刚才进入了浑然无我的状态,并即兴吟出“七支座上观自在,八正道中见如来”。今天早上刚刚皈依的那位师兄则说感觉自己手心脚心发热,眼前很亮,如见光明。正念组的学员则分享说,孤林可观经,人要时时观想自己的念头,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经常对自己说一声一切安好,让自己真正的活在当下。妙旨法师最后总结:这次山林禅修,是要让大家明白,修行不仅仅是在寺院,回到生活中处处都是修行,走路、喝茶、吃饭、上下楼梯都是在修习禅定,要时时的觉知自己、反观内心。
图3 学员分享
随后,学员们来到了大自在顶,这里是山林的最高处,相对平整,草长得很旺,不时有小不点的蚱蜢飞起来,从这边跳到那边。鸟儿也落在不远处的树梢上,鸣叫着凑热闹,便想起了“鸣凤在竹、白驹食场”的意境,只是略有些不同罢了。学员们三五一堆、四六一群的纷纷合影留念,每个人都在开心的笑着、闹着,尽情的沐浴在阳光里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时光,一切都放下了,什么都变得不再重要。
回过神来,忽然想起丰子恺先生说的人生可以看作是三层楼,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是衣食;二层楼是精神生活,是学术文艺;三层楼是灵魂生活,也就是宗教。先生说一层楼人头攒动,占大多数;二层楼雅客居多,即知识分子;三层楼门可罗雀。想必,对自由、自在、自然的感悟也是如此吧。
微风轻轻拂过,禅修依然继续……
图4 随队护持的义工也加入禅修
分享按钮